大家好,我是农小二。
白绢病是在植物以及花卉上非常常见的病害之一,比较容易发生在兰科植物菊科植物,葫芦科植物等作物上,这种病害主要发生在花木近地面的茎部,容易引起茎部的腐烂和根部的腐烂,发病部位以及附近的土壤表层会有白色圈丝状菌丝,非常容易传染,而且在八月份左右的高温天气是白娟病大规模爆发的时间段,今天就和大家来说一下如何防治花卉的白娟病。
首先就是要加强才开始移植和栽培的管理,在移植之前要首先对根部进行杀菌消毒处理,可以选择使用10%左右的石灰水或者甲基托布津或者杀菌灵的浸泡根部,及时的清除根部可能携带的菌源,同时对于栽种的土壤也要及时进行杀菌工作,如果是大规模的花圃进行栽种的话,就要及时的进行深耕翻土,最好不要连作。如果是自己在家中进行花卉的盆栽话,就要及时地翻土换盆。
在使用有机肥时,要等到有机肥经过完全的腐熟过后才能进行使用,没有经过完全腐熟的有机肥,内含有各种病种以及菌源。
在平时的养护中,可以选择使用400倍的甲基托布津溶液喷洒盆土的表层,大约半月左右进行一次,也可以选择使用多菌灵进行喷施。
在发现有发病的植株后,要及时的将病株进行换盆,在进行换盆工作时,要将发病的植株剔除,把铜盆的花卉放入稀释后的杀菌剂中进行消毒,然后再进行换盆处理。
如果大家觉得不错的话,就点赞点个关注吧。
白绢病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各省,发病范围很广,以至危害六十多科中的两百多种植物,木本植物有油茶,梓树,楠木,茶,桑,樟等等。发病后常引起苗木,幼树死亡。该病危害各种寄主的症状大致相似,植物感染这种病的多在茎基部发生。得了这种病的植株容易变褐或者腐烂,树木受害后根部皮层腐烂,患病处的皮层容易脱落,在潮湿条件下,受害根茎表面产生白色绢丝状菌丝,并延至附近的土壤中,古称“白绢病”,得了这种病最严重时会导致全株枯死,在植株患病的后期病根茎表面或土壤内,生出油菜籽状的菌核。病原菌在土中或病残体上以君核或菌丝体越冬,每年5—6月和8—9月雨水多时,就易发生重复侵染。菌核成球形或近球形,直径1—3毫米,平滑有光泽,表面茶褐色,内白色。该病为一种根部习居菌,只能在病株残体上生活,病菌生长最适合温度为30度,此菌很容易形成菌核,菌核无休眠期,对不良环境有很强的抵抗力,能在土壤中存活5—6年,病菌以菌核在病株残体上越冬。次年春季土壤湿度适宜时,菌核萌发产生新的菌丝体,侵入植物根茎部位危害,病株菌丝可以沿土壤间隙向周围邻近植株延伸。菌核借苗木或者流水传播,高温,高湿和积水有利于发病。6—9月为发病期,7—8月为发病盛期。
防治花卉苗木白绢病应采取综合措施:
1,选择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山脚坡地育苗。平地育苗,应做高床,深开沟。在肥力不足的土地上育苗,必须施足基肥。
2,杜绝病源,及时拔除病株,清除落入土中的菌核和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埋,病穴内施撒石灰以杀灭病菌,有些菌核会混杂在花卉种子中,育苗时可用10%盐水或者20%硫酸铵汰除菌核,再用清水冲洗后播种。
3,注意选择栽种地,对发病重的地块不能连作,也不要与易感染白绢并的作物连作,如辣椒,茶苗,南瓜,花生等。
4,注意园地排水施肥,并加强管理,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
5,药剂防治,发病初期适时用药,可控制病害流行,及时拔除病株,并用70%的五氯硝基苯药土每亩1至2.5公斤加适量细土拌匀消毒,其周围可撒施石灰粉及草木灰等进行预防,草木灰防治兰花白绢病有很好的效果,草木灰呈碱性,除含有丰富的钙,钾,磷等元素外,还含有大量的硅,根系吸收后,能使兰花茎叶的表皮细胞积一层坚硬的硅,增强抗病能力。
另外,草木灰中的钙和白绢病菌丝分泌的草酸反应,生成草酸钙导致病菌死亡,爬施草木灰后菌丝消退,菌核干枯,病情较轻的可恢复生长,较严重的,根系和假鳞茎基本恢复正常,管理得当可萌发新芽。
为预防病害发生,草木灰浸出液的浇施,每隔15天左右一次,施2至3次即可。喷施1%波尔多液或者0.3波美石硫合剂防治,也有一定效果。此外,也可试用5%可湿性退菌特药土进行防治。
以上就是花卉苗木白绢病的防治方法,种植花卉苗木的朋友,可以参考以上防治方法,及时的防治白绢病。
室内养盆栽绣球花、薄荷或月季花。
盆栽植物摆放在室内,不用几天,它们的新叶上就会冒出白色的毛毛,就是感染白娟病了。植物在快速长出新叶的时候,遇到环境不好的情况,或没有提前喷洒杀菌药,都是很容易感染白娟病的。
有部分植物也是特别容易感染白娟病的,这个和植物的品种是有关系的,就包括常见的月季花(多数品种)、百日草、秋海棠和各类瓜果类的蔬菜,它们都很容易感染白娟病。
茉莉白绢病是一种常见的植物病害,主要影响茉莉属植物的生长和花朵的美观度。茉莉白绢病的症状是植物叶片出现白色的绢状斑点,严重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营养吸收功能。本文将介绍茉莉白绢病的病因、症状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
茉莉白绢病由茉莉白绢病毒引起,主要通过昆虫传播。一些常见的传播媒介包括蚜虫、蚜虫和飞虱。这些昆虫会携带病毒,并通过叮咬茉莉植物传播病毒,从而导致茉莉白绢病的发生。茉莉白绢病毒会破坏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导致叶片出现白色的绢状斑点。
茉莉白绢病的症状主要表现在茉莉植物的叶片上。受感染的叶片会出现白色的绢状斑点,斑点的大小和密度因植物品种和感染程度而异。初期的症状可能不明显,但随着病情的恶化,斑点会逐渐扩大并相互融合,导致整个叶片变白。受感染的叶片还会出现弯曲、变形和干燥的现象。严重的茉莉白绢病会导致植物生长受阻,花朵不易开放,严重影响观赏价值。
为了有效防治茉莉白绢病,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总的来说,预防茉莉白绢病的关键在于从源头控制病害的传播,提高植物的免疫力,加强管理措施。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让大家更好地了解茉莉白绢病,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保护茉莉植物的健康生长。
1.可用绢遁、丰洽根保、硫酸铜液、萎锈灵可湿性粉剂、甲基立枯磷乳油等药物防治。
2.白绢病,又称菌核性根腐病、菌核性苗枯病,危害苗木和幼树的根茎部。
3.白绢病,发病初期可用绢遁稀释800~1000倍,或者丰洽根保稀释600~800倍,或者用1%硫酸铜液,或者用25%萎锈灵可湿性粉剂50克、加水50克浇灌病株根部;也可每亩用20%甲基立枯磷乳油50毫升,加水50公斤,每隔10天左右喷一次。
多肉白绢病,也称为多肉白粉病,是一种常见的多肉植物病害。这种病害主要表现为叶片表面出现白色粉末状物质,严重影响了多肉植物的美观度和健康生长。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多肉白绢病的图片、症状和防治方法。
多肉白绢病的图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识别这种病害。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多肉白绢病的图片:
通过观察这些多肉白绢病的图片,我们可以看到叶片表面出现了白色绢状物质,给多肉植物带来了不良影响。
多肉白绢病的症状主要有以下几点:
当我们发现多肉植物出现上述症状时,就可以初步判断为多肉白绢病。但为了确诊和准确防治,建议向植物专家或园艺师咨询。
针对多肉白绢病,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防治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多肉植物对于多肉白绢病的抵抗力有所差异,因此在选购多肉植物时,可以选择一些抗病性较强的品种,减少病害的发生。
多肉白绢病是一种常见的多肉植物病害,会给多肉植物的生长和观赏价值造成一定的影响。了解多肉白绢病的图片、症状和防治方法,能够帮助我们及时识别病害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在日常种植过程中,我们应注意植物的生长环境、合理浇水、定期检查和消毒工具等,并及时采取药物防治措施,以保持多肉植物的健康生长。
*(Generated content above, 1000 words)*多肉植物是近年来备受追捧的室内植物之一,其独特的外形和易于养护的特点使得它成为许多人的钟爱。然而,就像其他植物一样,多肉植物也会受到各种病虫害的困扰。其中,多肉植物白绢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
多肉植物白绢病,又称白粉病,是由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它会在多肉植物的叶片和茎部表面形成一层白色的绒毛状物质,给植物造成一定的危害。白绢病的发生主要与环境湿度、温度和养护不当等因素有关。当温度较低、湿度较高以及通风不良时,白绢病往往会更易发生。
白绢病的症状主要表现在多肉植物叶片和茎部。最早期的症状是植物表面出现一层细小的白色斑点,看起来像是被面粉撒在上面一样。随着病情的发展,这些白色斑点会逐渐扩大,并形成一层白色的绒毛覆盖在植物表面。受到病害侵袭的多肉植物还会出现叶片变形、发黄、干瘪甚至死亡等症状。
一旦发现多肉植物白绢病的症状,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以防止病害的进一步蔓延。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处理方法:
多肉植物白绢病的发生往往与养护不当有关,因此正确的养护方法能够帮助植物更好地抵抗病害。
预防多肉植物白绢病比治疗更为重要,以下是一些预防方法:
多肉植物白绢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但通过正确的处理和预防方法,可以很好地控制其发生和传播。养护多肉植物时,要注意温湿度、通风和光照等环境因素,避免过度浇水和过度施肥,定期检查植物状况,并隔离患病植株,以保持植物的健康。希望本文能对爱好多肉植物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双色茉莉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花卉,其美丽而丰富的花色使其成为许多人在花园种植的首选。然而,与其他植物一样,双色茉莉也容易患上各种疾病。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一种常见的双色茉莉疾病——白绢病。
白绢病是双色茉莉常见的真菌病害之一,由白绢菌引起。它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最为猖獗,通常在春季和夏季发生最为频繁。受感染的双色茉莉会在叶片上产生白色或灰白色的绢状物,给植株的美感带来很大影响。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白绢病可能会严重损害双色茉莉的健康。
白绢菌是白绢病的主要病原菌,它会寄生在双色茉莉的叶表面和叶背面。一旦受潮或湿度过高,白绢菌就会迅速繁殖,并形成白色的绢状物质。受感染的茉莉花叶片表面会变得粉状,并且感染的区域会逐渐扩大。
以下是白绢病的一些常见症状:
虽然白绢病对双色茉莉造成一定威胁,但通过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控制它的发生。
白绢病的发生与潮湿环境密切相关,因此改善通风条件是预防病害的有效手段之一。可以选择种植在通风良好的地方,避免茉莉花受潮过多。另外,及时修剪过密的枝叶也有助于增加空气流通。
由于湿度过高是白绢病的主要促发因素之一,合理控制茉莉花周围的湿度十分重要。注意不要经常过度浇水,并且尽量避免湿润的环境。保持茉莉花周围的干燥有助于阻止白绢菌的繁殖。
在严重感染的情况下,使用适量的化学药剂可能是控制白绢病的最佳选择。可以选择用于白绢菌的杀菌剂,并按照说明正确使用。在使用化学药剂的过程中,注意保护好自己的安全,并严格遵循使用指导。
提供充足的营养对于双色茉莉的健康生长非常重要。保持适宜的施肥量,避免过量施肥,以减少茉莉花的病害发生。选择含有充足氮、磷和钾等必需营养素的肥料,有助于增强植株的抵抗力。
白绢病是双色茉莉常见的疾病之一,但只要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我们就能有效地控制它的发生。通过改善通风条件、维持适宜的湿度、使用化学药剂和合理施肥,我们可以保护双色茉莉免受白绢病的侵害。如果你的双色茉莉感染了白绢病,记得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以保证它的健康与美丽。
大蒜白绢病通常发生在大蒜苗木的根茎部或茎基部。感病根茎部皮层逐渐变成褐色坏死,严重的皮层腐烂。苗木受害后,影响水分和养分的吸收,以致生长不良,地上部叶片变小变黄,枝梢节间缩短,严重时枝叶凋萎,当病斑环茎一周后会导致全株枯死。大蒜白绢病是生长中后期一种常见的病害,市面上能防治花生白绢病的药剂有多种,其中常用之一就包含了噻呋酰胺。
物理防治:
1.雨季应防止基质过湿,空气湿度过大,并注意通风,浇水掌握“不干不浇,浇则浇透”的原则。
2.栽培基质和花盆在使用前可高温处理,菌核在温度达到100℃时可以被杀死,菌丝在烈日下暴晒极易死亡。
3.发现病株,马上隔离,严重的马上销毁,清理病株、病叶、栽培基质等,阻隔传染源。 化学防治: 1.发病较轻的病株马上换盆,将发病的植株剔除,把同盆的兰株浸入1%的硫酸铜溶液中进行消毒。并对周围植株喷洒药剂防治,药物防治可用井岗霉素500~700倍液,直接喷淋病株2~3次,基本可完全清除,井岗霉素是目前防治白绢病的最有效药物之一。也可使用15%的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拌细干土100~200份撒在病株根茎处。 2.基质在使用前,除高温消毒外,也可用药剂处理,药物可用40%五氯硝基苯粉剂,可将基质重量的0.2~0.3%药剂拌入基质中,或用水稀释500倍浇灌基质。
上一篇:红掌是什么植物?
下一篇:脐橙幼树喷药间隔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