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场规划与布局
牛场规划和布局应以经营方针、饲养规模、饲养工艺、机械化程度、气象条件地形、交通、水、电和通讯等为依据,在满足经营管理和生产要求的前提下,总体布局要本着因地制宜、统筹安排和长远规划、紧凑整齐、美观大方,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节约基本建设投资的原则来设计,以保证养殖环境的净化和畜产品的安全。
一般把牛场分为职工生活和管理区、生产区、隔离区及粪尿堆贮区,各区相互隔离。运送饲料和鲜奶的道路与装运牛类的道路应分设,并尽可能减少交叉点。为便于防疫和安全生产,应根据当地全年主风向和场址地势,有顺序规划布局各区
一、职工生活和管理区
在全场上风向和地势较高的地段,并与生产区保持100 m 以上的距离,以保证生活区的良好卫生环境和生活质量,同时也防止人畜共患疫病的相互传播。
管理区是牛场经营活动与社会联系的场所,生产资料的配置和产品的销售等都集中在本区内。
二、生产区
生产区是牛场的防疫重地,为防止疾病的传播,本区域应设有隔离室和消毒池,严禁非生产人员和场外运输车辆进入生产区,以保证生产区的安全和安静。生产区牛舍布局要合理,分阶段分群饲养。以挤奶厅为中心,按泌乳牛群产房、干奶牛群、犊牛舍、育成前期、育成后期牛舍顺序排列。为便于管理和防疫,原则上每栋牛舍不超过 100 头牛。各牛舍之间要保持 10 m 以上的距离,布局整齐,以便防疫和防火。但也要适当集中,以节约水电线管道,缩短饲草饲料及粪便运输距离。
由于我国地处北纬 20°~50%,太阳高度角冬季小,夏季大,为使牛舍达到“冬暖夏凉”,应采取南向即牛舍长轴与纬度平行,这样有利于牛舍冬季的采光,又可防止夏季太阳光的强烈照射。因此,在全国各地均以南向配置为宜,并根据纬度的不同有所偏向东或偏向西。
修建牛舍必须与本场生产工艺相结合,否则,必将给生产造成不便,增加工作量。
生产区还包括饲料库、饲料加工车间、干草及块根饲料存放处青贮窖、锅炉房等。饲料库、青贮窖、干草及块根饲料存放处应在牛舍较近的地方,应处在上风处并充分考虑火灾和其他灾害。
三、隔离区
规模化奶牛场应建有此区,在生产区的下风向,建有诊疗室、药房病牛隔离室。该区与其他区相对独立,与牛舍相距 300 m 以上,并有隔离屏障,设有单独的通道和入口,便于消毒和隔离。病牛区的污水和废弃物要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防止疫病传播和污染环境。
四、粪尿堆贮区
粪尿堆贮区设在生产区下风向地势低处,与牛舍至少有 200~300 m的间距。贮粪场的位置既要便于把粪便由牛舍、运动场运出,又要便于运到田间施用。同时,应使粪便在堆放期间不致造成环境污染和蚊蝇的孳生。
现代化或生态化的牛场设有沼气池,目的在于就地将牛场的废弃物转化利用产生能源供生活和生产使用。沼气池可以在地下建立,也可以在地上建成类似F青贮塔,这是生态养牛业的发展方向。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附件1:
养殖场建设标准
一、畜禽良种化
养殖场要因地制宜,选用高产优质高效的畜禽种,品种来源清楚、检疫合格,严格执行动检部门的审批备案程序。
二、养殖设施化
(一)养殖场选址
1、养殖场建设要依法取得《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建设用地应符合当地村镇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不得位于《畜牧法》明令禁止的区域,占地面积符合畜禽养殖需要。
2、养殖场场址应选择地势高燥、背风向阳和村庄的下风向。
3、养殖场应水源充足、水质良好,电力充足、可靠。
4、养殖场应远离XX区、交通便利,符合畜牧、动物防疫、环保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二)场区布局
1、养殖场整体建筑布局科学合理。分生活管理区、辅助生产区、生产区、隔离区、无害化处理区五大部分。生活管理区应处在生产区的上风向,辅助生产区不宜在生产区的下风向,隔离区、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区应处在生产区的下风向。
2、生活管理区:包括宿舍、办公室、消毒室、消毒池等生活生产管理必需的附属建筑设施。养殖场大门口应设置消毒池,消毒室应安装喷雾设施和紫外线灯。
3、辅助生产区:包括饲料草料库、饲料草料加工车间、青贮窖、配电室、水塔等辅助生产建筑设施。
4、生产区:包括各类圈舍和生产设施。生产区应与管理区严格隔离,禁止一切外来车辆和人员进入。在生产区入口处设工作人员更衣沐浴消毒室。
5、隔离区:隔离区应当远离生产区。
6、无害化处理区:包括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设施、粪污处理设施等。
7、养殖场内净道和污道要严格分开。净道主要用于畜禽及产品周转、饲养员行走和饲料、产品的运输等;污道主要用做处理粪污、病死畜禽和废弃设备的专用道。
(三)设施与设备
1、圈舍建造
(1)根据饲养畜禽品种,因地制宜选择半开放式或密闭式畜禽圈舍,采用砖混结构或轻钢结构,要求框架结实,抗风、抗压能力强。
(2)畜禽圈舍的朝向和间距必须满足日照、通风、防火和防疫要求。
(3)畜禽圈舍应能防止雨雪侵入,保温隔热。
(4)根据饲养畜禽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生理阶段、生产性能表现等,建设相配套的各类型圈舍。
2、生产设施
畜禽圈舍、饲养和环境控制等生产设施设备满足标准化生产需要,力求达到机械化、自动化、现代化。
三、生产规范化
(一)建立完善的养殖档案,有条件的要录入电脑。养殖档案需载明以下内容:种畜的个体档案、平面图、免疫程序、生产记录、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使用记录、消毒记录、免疫记录、诊疗记录、防疫监测记录、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记录、畜禽养殖代码等。
(二)制定不同阶段畜禽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三)制定各项管理制度并要求上墙。
(四)配备与规模相适应的技术人员或有明确的技术服务机构。
四、防疫制度化
防疫设施完善,制度健全,科学实施畜禽疫病综合防控措施。建立防疫管理、卫生消毒、疫病诊断与监测、疫情处置、疫苗免疫、药物防治以及疫病净化相关制度并严格按照制度开展日常防疫工作。养殖场发生疫情时,应按规定及早报告,并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相关规定进行处置。
五、病死畜禽及粪污无害化
养殖场必须对病死畜禽实行无害化处理并有处理记录。畜禽粪污处理方法得当,设施齐全且运转正常,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或达到相关排放标准。
附件2:
散养户扶贫直补项目合同书
甲方:村委会:
乙方:村民(贫困户):
为更好更快地实施扶贫项目,用好扶贫资金,甲乙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签订如下合同:
一、乙方向甲方提出项目申请。
二、项目内容:项目类型 数量
补助标准 补助金额
三、乙方要因地制宜选择养殖种类,自行购置畜禽,提供乡(镇)区域外畜禽交易正式票据、检疫票据,并按项目任务计划认真实施,接受甲方监督。
四、甲方及时将乙方项目计划上报所在乡(镇)人民政府,不定期进行技术指导和扶贫效果检测,并按月建立详细的进度报表。
五、本合同经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
甲方:
乙方:
年月日
附件3:
XX县养殖精准扶贫项目申报表
填报单位:乡(镇)村
项目名称
建设地点
产权所属
建设内容及规模
项目
总投资
资金
来源
计划开竣工时间
负责人
入股贫困户
户,人
人均年增收元。
村委会意见:
村委会负责人签字:
扶贫工作队队长签字:(公章)
包村干部签字:年月日
乡(镇)政府初审意见:
乡(镇)长签字:(公章)
年月日
畜牧中心审定意见:
负责人签字:(公章)
年月日
扶贫开发中心审核意见:
(公章)
年月日
备注:附入股贫困人口名单
农业部对养殖场建设的补贴标准根据不同养殖方式和项目类型而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养殖场建设补贴项目及标准:
1. 种畜禽场建设补贴:按照“畜牧户、村集体和合作社联合建设,政府给予相应经济支持”的原则,对符合条件的种畜禽场进行资金奖励。具体标准视不同省份而定。
2. 猪场环保设施更新改造补贴:为鼓励猪场加强环保,农业部实施了猪场环保设施更新改造的补贴政策。根据具体情况,单个猪圈可获得补贴数千元以上。
3. 禽舍清洁设备使用补贴:针对家禽养殖中缺少清洁卫生的问题,农业部出台了禽舍清洁设备使用补贴政策,鼓励养户采用专业清洁工具。具体标准视不同省份而定。
需要注意的是,在申请补贴时需要提交相关材料和符合要求的审核验收,才能获得相应的资金支持。同时,不同省份和地区的具体补贴标准也可能存在差异,应根据当地的情况进行咨询和了解。
必须是向阳处,且能遮阴,通风保暖等设施。
养殖场的建设房屋标准需要根据当地的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来确定。通常要求养殖场建筑必须符合安全、卫生、环保、防火等方面的要求,并且必须具备相应的设施和设备,如通风系统、排污系统等。此外,建筑材料也需要符合相关标准,如防震、防潮、防火等。
建设房屋的规划和设计也需要考虑养殖物种的特点和养殖量,确保养殖场的正常运营和生产效益。
人员休息区不做具体的规划要求,但是需要满足一个标准,就是尽可能离养殖区有30米距离以上,生活垃圾尽可能离养殖区远一些,避免人为的污染。
1.育雏室
育雏室应坐北朝南,屋子面积以15-20平米为宜。保温性能要好,防止雏鸟冻伤。水泥地面,方便后续的消毒工作。设备方面,应配备育雏床,保温伞,南方用浴霸即可。应设置窗户或者是通风管道,方便空气流通,防止雏鸟因为空气浑浊产生的呼吸道疾病。
2.运动场
运动场可以铺设河沙,铺设10-20cm即可。若养殖数量较多,需要分栏的情况,可以用不锈钢铁丝网,毛竹,木条等进行分隔。高度在150cm为好。地面进行清理,不要出现铁钉,玻璃,塑料制品等杂物。设备方面,要配备单独的料槽和水盆。
3.鸟舍
鸟舍可以和运动场相连,建筑面积根据鸵鸟的数量来定。一般一个族群以20只为宜,鸟舍坐北朝南,需要采光好,可以采用三面墙有顶的结构,可以防止雨雪天气对鸵鸟的伤害。特别寒冷的地区,可以考虑建设有门窗的板房。
4.饲料加工区
面积以50平米为宜。需要满足青饲料的加工,存放的要求。设备有青饲料切碎机,水源,清洗设备等。规划方面的要求以利于取用为原则。饲料的使用需要满足先进先出的原则,避免存放时间过长,产生变质。
答:养殖场工人用房建设标准:
因为养殖用地属于农业用地,其上建造养殖用房不属于改变土地用途的行为,占用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从事养殖业不再按照建设用地或者临时用地进行审批。
应当充分尊重土地承包人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只要不破坏耕地的耕作层,不破坏耕种植条件,土地承包人可以自主决定将耕地用于养殖业。
作为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用地,不需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
由以下决定:
一、养殖家禽的种类、数量等;
二、生产区、生活配套区按一定比例进行配比;
三、生活区要包括员工住宿丶安保、消防等用地。
三
肉牛养殖这个小行业因近几年行情好利润高、关键是获利稳定,现在越来越多的养殖者和资金进入养牛行业。所以各地大大小小的牛棚、牛舍、牛场拔地而起,有的因陋就简,有的稍成规模,有的高档奢华,不一而终。牛场到底应该怎么建,今天跟大家分享两点建议:
一、合理设计
牛场设计要尽量合理,这里说尽量是要根据实际场地和资金情况因应而变。
1、牛场分区:牛场一般分为生活区和养殖区两个区域。养殖区由北向南依次为草料存储,料房,牛舍和粪污处理四个区,要在牛舍下风向设置隔离牛舍。
2、牛舍朝向:牛舍以南北方向为好,这样冬季东西两侧的牛都可以享受到阳光的温暖。夏季东西两侧侧要搭建遮阳网,避免热应激导致牛中暑。
3、散养/拴养:养殖方式建议大家阅读:牛散养还是拴养好?一文。但是散养占地面积要比拴养大2-3倍,也就是散养100头牛的地方,拴养可以养200-300头牛。拴养方式土地产出效率更高。这要根据资金、场地大小及土地成本等具体分析,如果场地大资金少可以选择散养,如果场地小资金多可以选择拴养。
4、牛舍尺寸:我们以100头规模拴养牛舍为例,给大家提供设计尺寸:牛舍:长60米、宽10米、中间过道1.5米,对头牛槽,槽宽60厘米、高50-70厘米、槽深25厘米,每头牛间隔1-1.2米,地面斜坡1.5%。
二、尽量省钱
如果资金充裕要投资大型牛场,最好是设计建造一步到位,这样科学合理,节省人力,省去以后改造费用,同时养殖效率更高。但是蓉宝生物建议新上牛场以先上一半基建为好,养牛不仅仅是牛舍建好就完事的,关键的是“养”的技术,待养殖环节理顺以后再上另一半牛舍,稳步推进,或许根据之前的经验会对新的圈舍有更好的改进。如果是中小养殖规模,就要因陋就简,只要是冬天能晒阳光遮挡风寒,夏天可以遮阴避雨防热暑,就完全可以了。要把重点放在饲养投入上,切不可在圈舍上花过多心思和资金。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牛舍可以逐渐改建扩建。能够赚钱的是牛,而不是圈舍。
养牛不易,且省且算计!
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制作沉淀池可采用砖砌后水泥抹光,亦可用商品混凝土浇制,但底板必须使用商品混凝土。
沉淀池应设置外径尺寸长≥5.5m、宽≥3m、深≥2.5m,上沿口应离地面高度≤500 mm,池壁和三级沉淀隔离壁厚度≥200mm,底板厚度应≥200mm;设置围挡的占路工地,其沉淀池设置的外径尺寸可适度减小,但须满足排水量需要
下一篇:山东耐寒花卉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