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护的中华芦荟叶片比库拉索芦荟叶片宽。
1、中华芦荟的叶片为披针形,长约30-80厘米,宽约3-16厘米,厚约2.5-6厘米,先端为渐尖,基部抱茎,边缘有刺状的齿。
2、库拉索芦荟叶片为狭披针形,相对前者叶片要小的多,长约14-36厘米,宽约2-6厘米,先端长且尖,基部较宽阔,叶片颜色为粉绿色,也有斑点,斑点消失后会有一层白灰。
通过对比中华芦荟比库拉索芦荟叶片宽。
芦荟叶片萎缩不饱满多为根系腐烂所致,主要是由于浇水太勤、盆土排水不好的原因。
一是控制浇水,并且在以后不浇清水,改为浇肥水,但注意浓度不可太浓,以薄肥勤施为原则。
二是换掉盆中现在的土,配制疏松透气、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
这种情况下,不可能短期内恢复到最佳的,你要有耐心才好。
下面这个问题让我来告诉你吧,芦荟有宽叶芦荟和细叶芦荟,宽叶芦荟一般都是用来护肤用的,款宽叶芦荟放在屋内还能净化空气。
细叶芦荟是药芦荟,它有滋养血口,消毒杀菌,抗衰老的功效,我们家就种的有这两种芦荟,我每天都用它来搓手护脸
不夜城芦荟(学名:Aloe nobilis Haw.)又名不夜城、大翠盘、高尚芦荟,为百合科芦荟属多年生肉质草本植物,冬末至早春开花。属多年生肉质草本植物,植株单生或丛生。
不夜城芦荟多年生肉质草本植物,植株单生或丛生,高30至50厘米,肉质叶绿色,肉质叶披针形,幼苗时呈两向互生排列,成年后则为轮状互生。
叶片披针形,肥厚多肉,叶缘有淡黄色锯齿状肉刺,叶面及叶背有散生的淡黄色肉质凸起。
松散的总状花序从叶丛上部抽出,小花筒形,橙红色,冬末至早春开放。
中华芦荟,是芦荟的一种,是库拉索芦荟的优良变种。多处生常绿多肉质的草本植物。中华芦荟茎短,叶近簇生,幼苗叶成两列,叶面叶背都有白色斑点。叶子长成后,白斑不褪。叶子长约35厘米,宽5-6厘米,植株形似翠叶芦荟。
中华芦荟能长到10斤左右。
中华芦荟植株全高约80cm。叶近2列簇生,线状披针形,有黄斑,肉质多汁。长15-35cm。边缘有刺状小齿。花葶高达70cm总状花序有花数10朵,花黄绿色,有红斑,花期夏秋。华南地区常见栽培,也有野化。用吸芽繁殖,越冬气温需15℃以上,适宜盆栽和温室种植。
要看芦荟大小,叶子通常长度15-35厘米之间。
主料:芦荟叶1片
辅料:绵白糖适量
步骤一:将新鲜芦荟叶洗净。
步骤二:用小刀削去芦荟叶两边的刺。
步骤三:削去芦荟叶两面的硬皮,呈现透明的肉质。
步骤四:将芦荟肉切成小块。
步骤五:锅中烧开适量水,将芦荟肉放入焯水2分钟。
步骤六:将芦荟肉捞出沥干水放盘中,趁热撒一层绵白糖。
步骤七:撒上几粒枸札子点缀即可。
斑纹芦荟是皂质芦荟的别称,不是中华芦荟,顾名思义就是斑纹比较多,而且芦荟即使长很大了(3-4年),斑纹仍有,最主要的他的叶片容易下垂,摊大饼;
中华芦荟斑纹较少,长大后(3-4年)斑纹会更少,甚至消失,叶片也是向上生长的
芦荟是绿色花卉,芦荟叶子是绿色的
1、中华芦荟养殖温度
光照芦荟多喜光照,最好放置于室外通风和光照好的地方,但在炎夏要适当遮光,冬季应放在高于5℃向阳的地方即可安全过冬。
2、中华芦荟养殖浇水
芦荟忌潮湿的环境,更怕积水,所以浇水不能过量,一般5天至10 天浇一次即可。芦荟最怕长期积水,土壤过湿则因根部缺氧而腐烂枯死,平时向叶片喷雾或淋水,保持稍湿即可,待盆土过干时浇水。冬季休眠期更要保持土壤干燥,否则在低温阴湿的环境下极易烂根烂叶。
3、中华芦荟养殖土肥
芦荟适应性广,但栽植土壤以沙质壤土为好,并确保证土壤疏松、肥沃、保水、透气。一般采用腐叶土和粗砂各半再掺点腐熟的马粪、粪干,鸡鸭粪更好。通常可以不施肥,生长期也可以施2—3次腐熟的稀薄液肥,或淘米水则生长更好,不宜施过浓的肥。伏天不宜施肥,以免烂根。
4、中华芦荟养殖换盆
每2—3年应换盆一次。换盆应在春季4月进行,其他季节也可,但管理不当易枯死。换盆可换大一号的盆,将根外部和上下的土壤去除,同时剔除烂根。盆垫瓦片,上垫2—3厘米炉灰渣、石子、砖块等作排水层,上垫一层培养土,然后放正植株,周围填满新土,轻轻墩实,浇一次透水,以排水孔稍滴水为度。
上一篇:火祭叶子白霜是怎么回事?
下一篇:大叶绿萝叶子边缘焦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