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 约29.4公里/50分钟
洛阳市
1. 从起点向正西方向出发,沿开元大道行驶7.0公里,右转 2. 行驶230米,左转进入安虎线 3. 沿安虎线行驶2.0公里,直行进入S319 4. 沿S319行驶17.2公里,直行进入红旗东路 5. 沿红旗东路行驶1.4公里,右前方转弯 6. 行驶10米,直行进入兴宜东路 7. 沿兴宜东路行驶1.3公里,左前方转弯进入人民北路 8. 沿人民北路行驶270米,右转进入文明中路 9. 沿文明中路行驶30米,到达终点(在道路右侧)
牡丹文化的起源,若从《诗经》牡丹进入诗歌,算起距今约3000年历史。秦汉时代以药用植物将牡丹记入《神农本草经》,牡丹已进入药物学。南北朝时,北齐杨子华画牡丹,牡丹已进入艺术领域。史书记载,隋炀帝在洛阳建西苑,诏天下进奇石花卉,易州进牡丹二十箱,植于西苑,自此,牡丹进入皇家园林,涉足园艺学。唐代,牡丹诗大量涌现,刘禹锡的“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脍炙人口;李白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化浓”,千古绝唱。宋代开始,除牡丹诗词大量问世外,又出现了牡丹专著,诸如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陆游的《天彭牡丹谱》、丘浚的《牡丹荣辱志》、张邦基的《陈州牡丹记》等。元姚遂有《序牡丹》,明人高濂有《牡丹花谱》、王象晋有《群芳谱》,薛凤翔有《亳州牡丹史》,清人汪灏有《广群芳谱》、苏毓眉有《曹南牡丹谱》、余鹏的有《曹州牡丹谱》等。散见于历代种种杂著、文集中的牡丹诗词文斌,遍布民间花乡的牡丹传说故事,以及雕塑、雕刻、绘画、音乐、戏剧、服饰、起居、食品等方面的牡丹文化现象,屡见不鲜。
总之,从唐代起,就推崇牡丹为“国色天香”,由于历代举国一致地珍视和喜爱,掀起了一次次的牡丹热潮。尽管朝代更迭,花王牡丹,统领群芳,国色天香的崇高骄傲的地位,从未动摇!!!
上一篇:邯郸到左权做什么车
下一篇:辨别方向的方法有哪些